眼镜企业如何公益营销-深度分析-
出处: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27日 11:43
在一个功利的商业化社会中,眼镜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看,眼镜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眼镜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眼镜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眼镜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有相当比例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公益赞助行为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维影响,一些眼镜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纯粹只考虑到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想到如何让公益赞助变成一种双赢的结果。其次,对公共关系的理解有待提高。在眼镜企业对外宣传与影响力传播上,大多数眼镜企业只懂得选择广告的手段去进行,对于公共关系的运用,要么毫无认识,要么不知如何运用。公关思维的匮乏,使得眼镜企业很少考虑公关战略方面的策略制定,这造成眼镜企业很少将公益赞助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去运用。再次,对公益赞助的运用不够娴熟。公益赞助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已经被西方许多企业经常运用,而国内眼镜企业由于公关思维的匮乏,在这方面一直裹足不前。从营销的角度看,眼镜企业在公益赞助上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像印度洋海啸时,某企业当众许诺无偿赞助50万,在大肆炒作一番之后,竟然没了下文,一时间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与反感。要么策略不当,无法达到双赢结果,最后只当无名英雄。
跨国企业的公益赞助
眼镜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公益营销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性。跨国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早在1952年,宝洁就建立了“宝洁基金”。今天,宝洁公司和宝洁基金会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捐款都超过了5千万美元,不断向有需要的人、向有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依靠着这种积极、主动、持续的公益赞助,宝洁在全世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美誉度与强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宝洁是知名度最高、大学毕业生最向往工作的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公益赞助项目中,宝洁尤其支持教育事业——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院,宝洁公司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宝洁在教育上的公益赞助,大抵遵循以下三项思维逻辑:
第一,通过赞助,影响中国最高端的知识人才。宝洁相当多的教育赞助项目,集中于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等中国最优秀的研究机构、大学,那里聚集中国最顶尖的知识人才,他们是宝洁公司最希望吸引的发展人才。第二,跟随政府关注的焦点,赢得政府的认同。“希望小学”建设是中国政府所积极推进的宏大工程,宝洁不断投入资金支持中国希望工程,赢得了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许。第三,关注中国下一代,将品牌影响力对准未来消费者。宝洁投入巨资启动“春蕾计划”,支持中国少年儿童的教育工程,从营销的角度上,宝洁已经将品牌影响力对准了其未来的消费者——中国的少年儿童。
在宝洁等跨国巨头企业看来,公益赞助既是表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也是赢得政府认同、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而出色的商业化运作则使得公益赞助变成一种社会受益、企业有利的双赢行为,并使企业有动力不断进行循环投入。
眼镜企业的自主公益营销
宝洁公司发明了公益赞助的“楷书”模式,那么,眼镜企业应该怎么办?显然,眼镜企业需要自主公益营销。在企业自主公益营销方面,凉茶行业的翘楚—王老吉,以其“企业公民”理念,成为了中国企业公益营销的一个新坐标。
从2001年开始,加多宝集团就以“圆今日学子梦,造未来栋梁材”的爱心理念,连续7年举办“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活动。从企业公益营销的时间延续性来看,此活动目前已成为国内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大学助学捐款的稳定平台之一。而2007年的“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公益助学活动,其活动范围更是辐射全国,重点覆盖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江苏等9个省(自治区)31座城市,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重视,尤其得到了当地居民对王老吉的强烈的企业文化认同感。目前,“王老吉•学子情”活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制度化的机制,包括受捐助者的选拔机制,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有王老吉自身特点的企业慈善文化。一位长期关注企业文化研究的专家表示,这是加多宝集团将“企业公民”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的一个表现,公益活动也成为了王老吉文化营销的一部分,同时也符合王老吉品牌的“草根”定位。参照宝洁、王老吉们对公益赞助的成功运作中,眼镜企业要避免再出现“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无益”的结果,自主公益营销可以遵循以下的策略原则:
时机性原则。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地赞助。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最高,如果眼镜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主动表态,必然可以引来更多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体的报道。与市场营销一样,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商业运作化原则。公益赞助,策略先行。对于眼镜企业而言,公益赞助可能视为一项企业营销行为,所以在执行公益赞助时必须视其同企业其他营销活动一样,策略先行,预先将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考虑周到,包括何时赞助、赞助多少、何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否邀请政府官员见证、媒体宣传计划如何执行等等。只有考虑充分,把握得当,才能使眼镜企业避免成为“无名英雄”。
长期性原则。将公益赞助视为眼镜企业一种商业战略。对跨国企业而言,公益赞助是一项长期的商业策略行为,持续的投入与持续回报推动了他们不断进行公益赞助,在这种前提下,跨国企业积累起深厚的品牌美誉度,获得了媒体持续关注。在实力允许的前提下,眼镜企业可以将公益赞助纳入企业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对某一公益项目持续性的赞助,最终获得政府、媒体的认可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