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深陷“牛奶恐惧症”……
出处:全球品牌网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07日 08:44
毒奶粉事件让消费者产生恐惧,原本一片繁荣的中国奶制品行业瞬间陷入低谷。在搜狐网健康频道进行的一项大型调查中,面对“多家知名企业牛奶出问题后,你打算怎么办”的问题,近五成受访者表示“要改喝豆浆”;4.29%的人选择“通过吃钙片等手段补钙”。
毒奶粉危机自今年9月爆发以来,已拖累至在国内外销售的一系列中国奶制品。据路透(Reuters)的数字,2000-2006年期间,中国奶制品产量增长近3倍,从当初的860万吨增长到3,220万吨。那么,中国奶制品行业的急速增长是不是导致各大企业监管松懈的因素之一?
这几年来,国内城市的超市货架上摆满奶粉;冷柜则存放着传统的牛奶、酸奶饮料。品牌牛奶厂家也都派出促销员,事发之前,冷柜前的促销小姐一片繁忙。在2008年9月中旬,随着婴幼儿配方奶粉丑闻的逐渐扩大,市场规模为180亿美元的中国奶制品行业摇摇欲坠。
毒奶粉丑闻中,最初只有三鹿婴儿奶粉因为含有三聚氰胺被“揪”出来;但事件迅速恶化,婴儿配方奶粉受污染事件从单独一家企业迅速扩大至更多家。足以令消费者“惊上加惊”——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
在海外方面,不良的消息也不间断:新加坡与香港发现中伊利雪条和大白兔奶糖含有三聚氰胺;台湾则是在大陆进口的奶精中发现三聚氰胺,此事导致台湾使用大陆奶精的产品包括即溶咖啡、麦片等大规模下架;香港在雀巢公司的炼乳中发现三聚氰胺的踪迹;吉百利和金帝的糖果中也发现了三聚氰胺;日本丸大食品(Marudai Food Co.)宣布召回其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五种产品,因为它们含有一家中国公司生产的牛奶,后者的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
9月17日,大陆主要奶制品企业的股价遭受重创。上海证交所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Bright Dairy & Food Co.)双双跌停。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China Mengniu Dairy Co.)临时停牌。
在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中,石家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的含量最高,多达2563mg/kg,其他品牌在0.09-619mg/kg之间。河北省委副省长杨崇勇在9月17日承认石家庄市政府对此事件负有重大责任,杨崇勇说:“一些不法分子早在2005年就开始向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由于三聚氰胺有微溶于水的特性,这些不法分子采取通过加热,加入其他化工原料,促进三聚氰胺的溶解。嫌疑人从2005年4月就开始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了。”
三聚氰胺是一种工业用添加剂,用于化肥及塑料工业,不适合用于任何食品,不法分子globrand.com向牛奶中添加,只为牛奶的蛋白质指标看上去更高,从而更容易通过质检。毒牛奶事件发生后,香港政府于2008年9月22日紧急立法,禁止食物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标。新法律规定:婴幼儿及孕妇食品,每公斤不能含有超过1毫克的三聚氰胺,食物每公斤不能超过2.5毫克。
连日来,国内各地的医院里挤满伤心的母亲,他们在为孩子检查或者治疗肾脏,这些小孩子们都曾喝过一段时期的受污染奶粉。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截至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
几乎在一夜间,三聚氰胺事件令消费者患上牛奶恐惧症。这给中国的牛奶市场以无可估量的损失。根据官方的统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只喝掉1.2公斤牛奶;2007年,平均每个中国人的牛奶量虽然已达到26.7公斤,与西方相比,中国人喝掉的牛奶还要少10倍。在中国人逐渐接受牛奶,也习惯天天饮用牛奶的今天,偏偏又发生毒奶伤人事件。据悉,一些境外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新西兰先驱报》等连续多日对此跟踪并作深度报道,中国食品质量监管、食品安全已成为引起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
如今,在国内各大商超,牛奶和酸奶少有人问津;豆浆柜台前则人头攒动。很多顾客远离牛奶并改喝豆浆,豆浆机在周末甚至出现脱销的情况。星巴克中国的经销商们则改用豆奶制品。据了解,近一周内苏宁全国各门店的豆浆机销量都逐日增长,目前每天销量都在3000—5000台,双休日每天更是超过万台。在北京的多家超市中,豆浆销量增加了约五成。
三鹿是石家庄三宝之一,当消费者对三鹿甚至牛奶类产品产生恐慌。为打消群众的顾虑,9月25日,在石家庄市先天下购物广场,副市长张殿奎带头将一大杯品牌纯牛奶一饮而尽,随行的石家庄市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纷纷效仿,将手中品牌各异的满杯纯牛奶全部喝下,以消除此间民众因三鹿问题奶粉事件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只是,被消费者嵌入灵魂的牛奶恐惧症,绝不是官员们在大街上喝几口牛奶,就能痊愈的。